全品类食材一站式配送服务商
打造pg电子大平台安全食品供应链知名品牌
全国服
务热线
400-030-0090
现在的菜市场,已经不仅仅是菜市场
发布日期:2020-05-12
4月1日,在商务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,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紧紧围绕居民日常生活需求,打造一刻钟的便民生活服务圈,推动便民服务设施进社区,新建改造一批便利店、菜市场、早餐店、维修点等便民商业设施,让pg电子大平台生活更有温度。
其实在此之前,各省份已经陆陆续续开始了菜市场升级改造的计划,在升级改造的浪潮当中,菜市场的卫生、布局和配套设施等方面得到完善,一些新的菜市场也浮出市面。
01 菜市场已经不仅仅是菜市场
去年9月完成升级改造的包头市锦林农贸市场已经更名为“望隆购物广场步行街”。
“现在好了,地方大,一点儿不挤,环境又好又干净,而且还可以像以前一样可以在跟老板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增进情谊!”来这里购物的居民纷纷赞叹。
锦林农贸市场创建于2004年,经历了十多年的风风雨雨,市场的整体规划、消防卫生、功能管理等方面已经无法满足周边居民的需求。经过了两个多月的施工改造,锦林农贸市场实现了“大变样”。·
经过科学规划,目前的锦林农贸市场分为交易大厅和步行街两大部分,同时在市场北门外设置近100个机动车位。交易大厅以超市化标准进行区域规划管理,额外设置支持特殊群体和困难家庭创业的公益摊位,相比起改造前,交易大厅内部新增了近40%的摊位。市场还对硬件设施进行了提档升级,内部铺设防滑地砖,安装采暖、中央空调和烟感器、喷淋等防火设备。步行街设置的90多个底店,可以经营布艺、熟食、日化、蛋糕等产品,居民买菜之余可以逛街休闲,市场功能格局划分明晰,整洁卫生。
02 通过技术改造,农贸市场升级为“智慧菜场”
浙江省在今年已经开始了第二批农贸市场的“五化”改造工作,天雷巷农贸市场作为其中的标杆,也在今年3月完成改造。
改造后的市场内部业态布局分明,不同区域采用不同色调,如蔬菜区采用绿色色调,水产区采用蓝色色调等等;每户摊位前安装了商户信息显示屏和智慧收银设备,居民购买食材后,可以通过小票上的溯源二维码,了解菜品来源信息和检测结果等信息。
除了商户信息显示屏,天雷巷农贸市场还配备了大数据智慧显示屏和智能查询终端,智慧显示屏向消费者展示市场当天的交易量、人流统计、食品检测数据等数据,智能查询终端能直接查询楼层导图、业态分布、市场介绍等信息。
农贸市场为提升顾客体验,还配备了母婴室、休息区、志愿者服务点、科普区和食品安全检测室等,为顾客提供物品寄存、共享充电宝、公平秤等服务。
为了保持市场的清洁卫生,天雷农贸市场引入“易腐垃圾生物全降解处理设备”,高效环保处理生菜烂叶、果蔬边角料等有机废弃物。
经过这次改造,天雷巷农贸市场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信息采集、信息公示、食品安全及交易追溯、数据管理等功能,让农贸市场实现信息透明化,数字化管理。
03 销售不再局限于线下人流,菜市场提供私人定制服务
上海徐汇区康五菜市场是上海首批试点的数字化菜市场之一,它的位置并不明显,一般只有当地居民会来这光顾。
经历升级后,附近人群可以通过在京东APP搜索“集睿康五”,就能点击进入康五菜市场的线上平台,看到统一的菜价,点击购买菜市场的产品。菜市场的分拣员会到各商贩拿菜、称重、打包,然后由顺丰、闪送等同城配送员送货上门。
数字化升级后的康五菜市场没有被地理位置局限销售业绩,受惠于京东平台的流量,菜市场的商贩们能从线上获取订单。据康五菜市场的管理方透露,每天康五菜市场的线上订单有二三十单,希望日后随着知晓度提升和服务优化,能收获到更多的订单。
康五菜市场的商户们能通过京东集市联系统,导出当天的销售额,了解当天营业状况,统一管理菜市场内的库存,京东并不向他们额外收取服务费,平台利润来自于售价和商户后台上报售价之间的差额。
就这样,康五菜市场成为了生鲜电商主体,向外供应生鲜产品。
为了避免菜市场被数字化“掏空人气”,采用线上优惠券只能在线下使用的设计,为菜市场保持并引入人流,帮助菜市场维持“活力”。
与其他一般的菜市场不同,“车客家园数字化菜市场”马连洼店直接采用产地直供的模式。
马连洼店位于北京海淀区,采用供货厂商直接入驻的方式,让客户享受到产地直供的价格,同时它还和周边小店联合,让消费者可以在线上下单后直接在最近的社区小店取货。另外,马连洼店还能提供私人定制服务:用户直接在小程序下单,厂家可以汇总订单进行生产,直接送达用户,以鲜奶为例,实现在12小时内完成出厂到送达用户的全流程。
04 农贸市场体现文化氛围和地域特色,改造后的菜市场成为了网红打卡点
去年10月底,商务部下属的全国pg电子大平台农贸中心联合会在浙江杭州举办了关于《农贸市场管理技术规范》相关国家标准的研讨会。全国pg电子大平台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在接受采访期间提到:“我们一般认为,农贸市场是进行生鲜农副产品交易的地方,但其实这忽略了农贸市场所能体现的文化氛围和地域特色。”
武汉的沙湖边市集和邓甲生鲜市场的改造,既融入了当地文化元素,又增加了与年轻人的情感联结,成功吸引年轻人前来“打卡”,享受生活的烟火气。
沙湖边市集前身为宏祥路生鲜市场,其在2020年经过大半年的改造,功能由“买菜”扩展到餐饮、休闲、教育和社区服务等,形成多功能复合业态。
市集里的墙砖和地面进行重新铺设,环境显得干净明亮,如同其他数字化菜市场,沙湖边市集也设置了智慧菜场大屏和先进收银设备,消费者可以通过大屏实时看到市场各类菜价和销售量。
整个市集分为上下两层,一楼主要售卖生鲜果蔬及冻品肉类,二楼开设咖啡店、直播间,还能看到磁带、缝纫机、手摇电话等复古老物件;外围区域是各种小吃店:生鲜、热干面、重油烧梅、豆皮、鸭血粉丝等等,时不时看到年轻人边吃边逛,打卡合影。
与沙湖边市集相比,邓甲生鲜市场则体现更多地域特色,徽式建筑的元素遍布各处,壁画、白砖、黑瓦透露出徽州市集气息,市场内部海鲜水产区安装了新风系统,在这边走逛闻不到鱼腥异味。
邓甲生鲜市场也设置直播间,偶尔会有一些抖音主播前来直播带货,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。
05 结语
去年开始,因为互联网巨头进入菜市场,众人纷纷担忧菜市场会被互联网巨头垄断,农民商贩们失去了赖以为生的经营。如今菜市场们进行卫生清洁和配套设施的改造升级之外,也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和塑造,不再局限于单纯的“买菜”和“卖菜”。
今后的菜市场会发展成什么样子?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。
备注: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